今晚,你不要再熬夜了|高以翔骤逝及其他
自我成长专刊
AC专栏
作者 |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简介: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,长相年轻、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。座右铭:惜时惜人。咨询小时数:3000小时,研究方向:职场心理、婚恋两性、身心疾病、朋辈心理辅导。近期关注:要事第一、正念减压、网络时代人际沟通。
编辑 |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禾沐
联系 |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@qq.com
1
获知高以翔不幸去世的消息,我低头看了看朋友圈,刷到一条相关信息:
“今晚,我不再熬夜了。”
这是一位93年出生,在知名财经媒体工作的小男生。他工作几年,已经是他们编辑部年度发稿量最多的优秀记者了。
中午时间,和办公室的一位92年小伙聊起高以翔。他直说,自己也很怕猝死,担心不知什么时候就一睡醒不过来。
他刚刚研究生毕业,在上海找了这份工资不高不低、工作量不上不下的工作,刚刚谈了女朋友,租了一套一居室,养了一条狗。努力奋斗的目标是在上海的远郊买一套二居室。为了争取更好的表现,他也常常熬夜赶工,有时候心脏也会有些疼。
而比高以翔小不了几岁的同龄人、看着他出道的我,可能更有一种同龄人的心有戚戚感。我立马放下想趁中午赶出一篇文章谈谈最近频发的家暴现象的念头,把午休的躺椅拿出来,还是好好地放自己一马。
2
高以翔,对许多今天获知他死讯的人来说,可能是个陌生的名字。与那些顶流相比,他实在算不上大咖。不过对早年非常关注文娱的我来说,他并不陌生。《康熙来了》最红火的时代,他就是常驻的综艺嘉宾,台湾地区喊这类人叫“综艺咖”,也就是他们虽然是明星,但是主要工作是混迹于综艺节目,而不是一些拿得出手的作品。
当初跟他一起上综艺节目的还有好几个跟他一样高大时尚、满满肌肉感的型男,不过这些年都不再出现,唯独他从综艺圈,走向了电影电视剧圈。在这个瞬息万变、竞争极其激烈的演艺圈,说实话背后要付出多少,才能占据这么一个小小的位置,大概只有亲历者才明白。他短暂的一生,冥冥中又以录制综艺节目谢幕,令人唏嘘不已。
偌大中国,大概除了极个别地方,有些养尊处优,脑子不够清醒,整日无事生非的年轻人,绝大多数年轻人其实都处在高以翔的生活模式中。
高以翔,已经够高,然而还要飞得更高。这个名字的中文意思,亦是许多奋斗中年轻人的座右铭,当然恐怕也是许多人对年轻人的期许。
然而,当大多数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的时候,只有自己知道自己飞得累不累。
3
为了节省房费,租住在偏远的郊区,早上一大早就要起床,路上买个包子,在走到地铁的十几分钟路上匆忙解决。
然后黑压压的一片,挤进本来就拥挤不堪的地铁或者公交,就这样一路站着,到公司开始异常忙碌的一天,有时候连喝水时间都没有办法保证。
这些年不少30上下的年轻人,便有了不少老年人才有的尿路结石,这恐怕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。
工作的艰辛很多时候还不是八小时。
八小时结束了,为了满足老板的加班欲加班,为了扯皮事加班,为了可能被追责的心理阴影加班,为了末位淘汰加班。
八小时结束了,可是手机还是不能关,工作微信群不能停。现代人的工作时间早就超越了711,是24小时制。
八小时结束了,可是努力还是不能停止,小孩子们穿梭于补习班,大人们也要抽出不少时间给自己充充电,否则面对来年的新同事,比自己更年轻的人,不补一下不行啊!
八小时结束了,可是为了还房贷车贷,还得努力努力,再打一份工,还美其名曰斜杠青年。
这几天,我做完两节心理咨询,已经是上海晚上9点多光景,坐上地铁,竟也满满都是人。你不要以为他们是刚刚享受完上海夜生活,满是倦容以及言谈中还在张罗公司事泄露了他们才刚刚完工罢了。
新闻说,今年的出生率又下降了。
2018年出生人口为1523万,较2017年大幅下降200万,有机构推算2019年全年的出生人口或仅有1100万,相比2018年竟然下降400多万,创1949年以来新低。
有朋友吐槽,100年前,很多夫妻一辈子可以生5-6个孩子,怎么现在年轻人生都不敢生了。
我回应道,先不说敢不敢生,夫妻两个每天累死累活回到家,吃个饭,洗个澡,大家就想倒头就睡了,哪里还有做爱的闲心呢?
高以翔的故事,大概正是上亿中国年轻人的缩影。
人们在高以翔的身上看到了忙碌的自己,经常熬夜赶工的自己,疲于奔命的自己,甚至可能面临生命危险的自己。
也因为这样,在他凌晨时分骤然离开人世之后,才会激发起如此强大、远超他个人明星影响力的共鸣和震动。
4
然而,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善待年轻人。
还有人记得马云说的“996”是“福报”吗?
虽然当他说出口后,就被许多人骂翻了,可是他最近又旧话重提:
11月8日,马云在乌克兰基辅国际经济论坛上再次谈996。
他表示,如果想要拥有光明未来、不想被社会抛弃、想成功,那就必须这样努力工作。
这就是以马云为代表的成功人士向年轻人传递的价值观。
这是比“福报”更为直接诉诸于被抛弃恐惧的表达。
你不够努力,就是要被淘汰的。
你不够努力,你是没有未来的。
而与之配套的,大概是网易男重病被辞退所暴露的现实。
这是另一个版本的高以翔。
因为忙碌工作而生重病,因为生病,业绩不能达标,因为绩效考核不合格,所以被辞退。
虽然还没有死,但是这比死又能好到哪里去呢?
把马云的话和网易的做法联系起来,能看到这样一条逻辑线:
只有不断努力,加倍加班,才能实现成功,而不断努力却可能提前“报废”,没办法成功,所以到头来,只有那些不断努力又侥幸可以不提前“报废”的人,才能侥幸最终成功。
虽然这逻辑是那么荒唐,但是这些“大人”却很相信,不仅反复说,而且已经形成制度。
你不照做,就是你不够努力,不管你是主观还是客观。
于是,年轻人夹在这种“不努力就被抛弃”的说辞和可能提前“报废”的恐慌下,踟蹰前行。
5
还有一种说法,是形容现在的年轻人“吃不起苦”。
就拿这些比一般人“耀眼”一点的明星来说吧:
如果高以翔在综艺节目现场选择不跑步,大概会是另一种声音:
耍大牌啊,别人都比你努力啊!
赚了那么多钱,还这么娇气!
和高以翔关系很好的小S之前参加一个综艺节目,因为不肯下水游泳,表示自己是有家室的人,不敢有危险性的活动,就被不少人群嘲矫情。
把这样的事情放在生活里,也比比皆是。
当你大概想休息一下,不那么拼命的时候,总会有声音告诉你,这是不行的,你不看看别人都是那么努力,你干嘛那么独树一帜呢?
于是,你不想下了班还要加班,但是别人都加啊,你也不敢不加。
于是,你不想“5+2”、“白加黑”,但是有人这样啊,你又不敢不效仿。
于是……
大概,只有到出了事,人们才会醒悟过来,这些“吃不起苦”的指控,是多么荒唐吧。
高以翔去世后,无数人留言,痛斥节目组,也为他熬夜工作心疼不已。然而,这些现象,其实由来已久。
炎亚纶在社交媒体写下:
现正热映“马后炮型虚伪社会”。
他批评人们,为何明明知道“要吃得起苦”是很危险的一种鼓励,却又不断地逼着年轻人不断努力呢?
宋佳就说得更直接了:
“当熬夜变成敬业,当拼命当成应当……
高危职业,同行们热爱的同时请保护自己,爱护自己”
熬夜变成敬业,拼命当成应当的时代,又有谁敢不“敬业”、“应当”,成为落人口实的“吃不起苦”呢?
所以,这年头,其实哪里还有不高危的职业呢?
在“不拼命努力”=“矫情”=“吃不起苦”的政治正确下,我们都处于高危的境地!
6
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写过一本描述日本社会年轻人的书《低欲望社会》。
大前先生拿日本100多年前、日剧《坂上之云》时期年轻人和现代(成书于2014年)做比较,发现现代日本年轻人已经没有那种奋斗精神了。
他对这种年轻人丧失大志的现象感到很悲哀。
这本书引进国内后,其实也引起了不少讨论。有很多学者也认为,至少在中国许多大城市,也有很多年轻人也进入了“低欲望”阶段。
他们的观察部分是对的。
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大城市的许多年轻人,确实没有那种想要翻天覆地的雄心壮志,他们更满足于“小时代”、“小欢喜”、“小时光”、“小美好”,他们没有那种想要“封侯拜相”的梦想,更多的重心放在怎么过好自己的生活,怎么还贷款。
他们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。
如果年轻人着眼于这么小的“欲望”,那么国家怎么获得需要超出这种视野的大发展呢?
然而,我却觉得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可能更加全面:
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,年轻人并没有“纵欲”,沉溺于安逸的生活,相反,即便是要过上这种“小时代”,他们依然很辛苦。
这和过去的世代,也许非常辛苦,就比较容易有出头之日,已经完全不同了。
对年轻人来说,即便要过上这样的生活,也已经十分不易,要他们去背负更大的“志向”可能已经无能为力。
亦或者,只有卸下年轻人那么重的负担,他们可能才能有机会着眼于那些解决人类命运的关键问题。
比如,环境问题,人口结构问题,文明冲突问题、人类精神世界满足……
当然,也包括产业结构升级。
然而,如果年轻人都在996、都在长通勤中消耗自己的生命,你怎么能指望他们还有闲情逸致去考虑这些呢?
如果像大前研一先生说的那样,还要年轻人背负去解决这些问题的重任,我想他们更是不堪重负了。
7
不堪重负的年轻人,抑郁了,自杀了,猝死了……
近年来,类似的新闻不绝于耳。
每一件每一桩都在提醒我们,请高度关注年轻人的压力,关注年轻人高压之下的身体和心理健康。
这样的呼吁,即便被称为“马后炮”,我还是要讲一遍。
我们不能一边叫年轻人要不停地干活,不停地树立那些忘情工作的典型,一边虚伪地给年轻人安排一些心理讲座、安排几个心理疏导、安排几场体育比赛,就完事了。
重视年轻人,必须真心地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,解决他们面临的职业困扰,妥善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,努力在提高单位劳动效率方面下功夫。
类似于高以翔参加的这种纯粹是噱头的挑战综艺节目,其实高度类似于那些职场中常见的缺乏实际需要却劳民伤财的项目。把这些事情都取消掉,真正地做点实际的事情,减少反复扯皮,我们每个人都能收获更多自己的时间。
年轻人的过劳,这些大人、大佬,首当其责。
而且,我很怀疑马云所说的,因为年轻人都没有功夫思考大问题的社会,其实是没有光明未来的。
就这个层面上,也要允许年轻人能过上更加正常一点、劳逸结合的生活才对。
8
当然,年轻人并不是什么都做不了。
年轻人也不要把责任都推给外界,推给更具有话语权的中老年人。
比起廉价的惋惜和痛斥,也许更可以做的是,从自己做起,拒绝不合理的工作量,想方设法提高劳动效能。
学会说不,又不至于因为生硬的不,被人认为是太过自我,是年轻人必须学会的一课。
在保护自己和不伤害他人之间取得平衡,不会只在职场生活中让自己受益的。
还需要的,恐怕是,自己首先要从这种荒唐的社会价值观中先释放出来。如果你身边的大多数人还只是关心你飞得高不高,你只有自己去关心自己飞得累不累。
允许自己不那么拼命,允许自己停停走走,不再进入盲目地追赶模式。怎么算活出自己?那就是贵在从“乌合之众”式的盲从中清醒过来,走出自己的“少有人的路”。
比如,从允许自己每周有一天休息的时候开始。
比如,从允许花点钱让自己享受快乐开始。
更简单的就是:
从今晚开始,不要熬夜。
晚安。
P.S.
本号的原创专栏从近日起,也会减少更新频率。
惜命,请读者理解。
点击图片了解
一杯咖啡精选: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(2019-2020版)
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
免费心理咨询机会:一杯咖啡案例教学来访者招募(10-12月)
关注本公众号,回复【会员】,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
点击阅读原文,可了解: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